旱季烈日火辣,

粉塵漫天飛揚。

雨季常被淋透,

泥漿無奈濺身。

園區(qū)封閉管理,

食堂宿舍工地。

饅頭稀飯咸菜,

米飯熱湯不限。

公寓每間六床,

學生時光重現。

工作繁雜較累,

生活單調乏味。

突遇疫情肆虐,

牽掛親友安危。

往來航班受阻,

按期離島泡湯。

印尼新冠失控,

勇士無懼逆行。

人力資源奇缺,

一人身兼多職。

群主調度從容,

各方響應協(xié)同。

工程艱辛推進,

節(jié)點一一保證。

風停雨歇天明,

全線投產可見。

縱使千難萬難,

項目定會成功!

這首打油詩,是施工服務工程師陳愛民為印尼德信350萬噸鋼鐵項目特別編寫的。打油詩在項目現場“傳唱”起來后,一句“縱使千難萬難,項目定會成功”便成了時文飛經常掛在嘴邊念叨的“口頭禪”。

進入到項目投產前最緊迫最重要的自動化調試環(huán)節(jié),這句口頭禪更加激發(fā)出時文飛昂揚的斗志。在遠在異國孤島,疫情又導致國內增派支援人員不得入境、當地廠家服務人員無法上島,這都給項目部成員增添了更多心理負重。調試團隊中,有已經連續(xù)兩個春節(jié)不能回家過年的年輕同志,還有因自己歸期不定而導致女兒婚期一拖再拖的老同志。島上封閉禁嚴的疫情管理措施,新聞上連續(xù)不斷的疫情峰值警告,都使得團隊成員思鄉(xiāng)心切的感情也覆上了更為沉重的陰影。在緊張地投身工作之余,揪心國內家人的身體健康,也為德信疫情的嚴峻而憂心,成員們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。困境之中,身為調試團隊核心骨干的時文飛,一力扛起了鼓舞士氣、當先鋒做表率的重擔。

彼時,從煤場、熱軋棒材,到2座高爐、2座轉爐……與巨大的調試工作量不相匹配的,是僅有調試人員四人和施工服務一人的調試隊伍。而要想守住對業(yè)主的承諾、確保項目進度,調試工作必須靠他們“開足馬力”、跑出“加速度”。再難,也要啃下這個“硬骨頭”!這是調試團隊共同立下的軍令狀。決心下好了,可是到底該怎么做?每個人心底都繃著一根弦。白天,他們在施工進行過程中見縫插針地檢查確認設備的運行狀態(tài);回到公寓躺上床后,五個人還是輾轉反側,難以入眠。孤立無援、任務艱巨,“說不擔心,那是假話”??煽傄贸鲆惶邹k法才行——時文飛當機立斷,在床邊開了一場討論會。萬籟俱寂的夜里,調試組成員卻討論得熱火朝天,干勁十足。

一個詳細的調試計劃終于成型了!時間緊,那就根據系統(tǒng)投產時間節(jié)點的先后安排調試工作,最著急、對投產影響最大的系統(tǒng)優(yōu)先準備,集中攻克;人手少,那就打破根據工藝系統(tǒng)分配調試人員的方案,根據團隊成員的技術經驗和特長所在重調原有調試安排,發(fā)揮最大化的調試團隊效率。按照計劃,每位調試人員身兼多個系統(tǒng)的調試,在煉鐵、煉鋼和軋鋼車間來回切換調試戰(zhàn)場、相互補位。于是,調試組成員仿佛成了融入工程海洋里一滴水,在項目現場處處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蹤跡。

設備廠家的SV人員不到位?影響到整個系統(tǒng)投產關鍵的成套系統(tǒng)、成套設備及儀表等的調試無人進行?在不熟悉的領域或設備面前,時文飛和同事又一次拒絕了看不到頭的等待。一方面,他們主動尋求廠家服務人員的遠程幫助,建立微信群,集中討論解決設備參數設置、優(yōu)化、調試方案等問題;在信號時強時弱的工地現場,工友們總能看見調試員們舉著手機來回奔波。另一方面,他們也最大限度地發(fā)揮團隊主觀能動性,對著設備說明書、在與現場工藝服務人員的充分討論中,邊摸索邊學習,邊研究邊測試,掌握全新的系統(tǒng)程序。本該由當地廠商現場提供安裝指導及調試的高爐4套二次除塵系統(tǒng)、水溫監(jiān)測系統(tǒng)、TRT余壓發(fā)電系統(tǒng),熱軋棒材的控制系統(tǒng)以及全廠所有的儀表、閥門、UPS等等設備,都被調試團隊逐一安裝、測試完成。看到生產線按期順暢平穩(wěn)地運行起來,時文飛與其他調試組同事也都不約而同地露出了舒心的笑容。

“疾風知勁草,烈火見真金。”在中冶南方所有項目成員的努力下,印尼德信350萬噸鋼鐵項目于2021年3月實現全面投產。投產后,項目各生產工序運行平穩(wěn),指標優(yōu)良,獲得了業(yè)主的一致認可?;仡欉@段項目工作的始終,時文飛在感動于調試團隊協(xié)同奮斗、并肩作戰(zhàn)的同時,也對分別已近500個日夜的家人充滿了思念和感激?!皠倎憩F場的時候,孩子剛滿月,現在能到處跑了?!睘榱俗屗軣o后顧之憂地完成工作,時文飛的妻子用照片、視頻記錄下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重要瞬間,時文飛也常常對感慨地說,“每當視頻里傳來兒子稚嫩的笑聲,聽到兒子漸漸學會‘爸爸’的發(fā)音,我心里既高興又內疚?!闭莵碜云拮?、父母的理解與支持,讓他有了更足的工作動力。

一段歷程、一個縮影。在時文飛的身后,是與他并肩攜手的中冶南方智能制造事業(yè)部的同事們,任朝暉、李光榮、李彥軍、陳愛民、張凱、李海東、楊亮明、祝威,他們所組成的印尼德信350萬噸鋼鐵項目自動化調試團隊,憑著行勝于言的實際行動,以超出業(yè)主預期指標的高效能、高質量完成了對業(yè)主的承諾。在擔當中歷練,在盡責中成長,用頂尖的專業(yè)技能和的超一流的服務水準,讓客戶放心、安心、省心,是他們心中不懈的堅持。同舟共濟揚帆起,乘風破浪萬里航。在履職盡責中打造業(yè)主滿意的精品工程,寫就中冶南方踐諾履約的精神傳承,也是每一個中冶南方人的堅定選擇。 (中冶南方 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