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OHS儀器大多基于X射線熒光光譜(XRF)技術?實現有害物質檢測,其原理與技術的核心在于通過“激發-發射-分析”的過程,精準識別材料中的元素組成及含量。
XRF技術的基本原理:當高能X射線(由儀器內的X射線管或放射性同位素源產生)照射到樣品表面時,樣品中的原子內層電子(如K層、L層)會被擊出,形成空穴。此時,外層電子(如L層、M層)會躍遷至內層填補空穴,同時釋放出具有特定能量的特征X射線(即熒光X射線)。每種元素的特征X射線能量是僅有的(如鉛的Kα線約72.8keV,鎘的Kα線約23.1keV),通過檢測這些熒光的能量與強度,即可判斷樣品中存在哪些元素及其相對含量。
ROHS儀器的關鍵技術實現:
激發源:主流設備采用X射線管(如銠靶、鎢靶),通過調節管電壓(通常5-50kV)和電流(1-100mA),產生不同能量的初級X射線,以適應輕元素(如鈉、鎂)和重元素(如鉛、汞)的激發需求。部分便攜式設備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源(如銀-109、鎘-109),但能量固定,靈活性較低。
探測器:分為比例計數器(用于輕元素)和硅漂移探測器(SDD)/半導體探測器(用于重元素)。SDD是目前高端儀器的標配,具有高分辨率(可區分相鄰元素能量差僅0.1keV)、快響應速度(適合短時間檢測)的特點,能精準識別鉛、鎘、汞等限值極低的元素。

數據分析系統:儀器內置的軟件會將探測器接收的熒光信號轉換為能量-強度譜圖,通過算法匹配已知元素的特征峰位置(如鉛的Kα峰在72.8keV處),并結合標準曲線計算具體含量(如ppm級精度)。
技術的優勢與局限:XRF技術的較大優勢是非破壞性(樣品無需溶解或破壞)、快速(單次檢測僅需幾十秒至幾分鐘)、多元素同步分析(可同時檢測數十種元素)。但其局限性在于對超輕元素(如氫、氦)不敏感,且對表面涂層較厚的樣品(如噴漆金屬)需通過打磨去除表層干擾。
理解XRF技術的原理與儀器實現方式,有助于用戶根據檢測需求(如元素范圍、精度要求)選擇合適的ROHS儀器,并通過規范操作充分發揮其檢測效能。